•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注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王昭君  凤凰公益  请输入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百态 >

他为破解长征之谜来到中国,离开前却只剩震撼与感动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更新时间:2016-10-09 22:38

长征,一个跨时代的中国梦

张硕田

一、吃草根、皮带果腹,还能在闲暇时拿出笛子吹奏悠扬的乐曲

最早认识长征,是在一部辞海的封底。

小时候我一遍遍地翻着这本书,对军事的无限热爱,让我把书上一个个经典的战例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曾经问过外公,我军打了那么多胜仗,为什么单单选了长征印在书的封底,为什么称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外公是个老兵,那一刻,他大概不停地在脑海中回忆着,他的班长在战场上无数个寒冷的夜晚对他说过的事情。外公想了很久,久到让我觉得他是准备给我讲一个很长的故事,然而我得到的答案却意外简洁:走了那么远,北上去打鬼子,当然是很了不起!

后来,我知道了更多关于长征的传奇故事,回头再看那些箭头,它们像是被注入了生命一样,向着北上的方向扬了起来。是啊,北上抗日,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一路要走多久,没有人能精确地说出这征程到底有多长。他们只是模糊地知道,这一路必将有穷凶极恶的敌人围追堵截,这一路必将在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中穿行。但是,红军中没有一个人胆怯、退缩,相反地,他们为从侵略者手中解放中国而冲锋在前,抛头颅、洒热血。红军战士们相信,这一战,一定能打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目标崇高,信仰坚实,这才是革命乐观主义的力量源泉。

他为破解长征之谜来到中国,离开前却只剩震撼与感动

潘鹤《艰苦岁月》雕塑

懂了这个,有些故事也就不再难以理解。课文《艰苦的岁月》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来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大多无法想象,这支军队爬雪山过草地,每走几百米就有人永远倒下,食物严重匮乏,甚至要吃草根皮带果腹,为什么还能够在闲暇时拿出笛子吹奏悠扬的乐曲,而不是苦着脸、颓然地躺在路边望天兴叹?

答案只有一个:那时的他们,比今天的我们还要热爱生活!这种热爱,来源于对祖国山河的眷恋,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只不过,每一寸河山,都要用自己的鲜血来捍卫,每一秒幸福的未来,都要用宝贵的生命去争取。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他们高歌着一路向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他们乐于通过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那些日子,是他们用信仰赋予了每一秒时间不一样的内涵。

那段路途,是他们用奉献给予了每一米道路不一般的伟大。

我想我懂了课文里那个简短的结局——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二、前一刻还在绝望中挣扎麻木,后一刻就能拿起钢枪追寻梦想

长征向世人传播的,是希望和信仰的种子,这种子不仅在红军内部开花结果,更把一种乐观的精神、一份救国的信念传播到了路途中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精神的传递,比粮食、衣服更重要,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希望的火种。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到: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大致了解到国人当时的生活状态。长时间的动乱,列强惨无人道的侵略,顽固的封建势力残余和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让大多数中国人在压迫中变得麻木,失去了反抗痛苦的最后一丝念头。

埃德加·斯诺带着这样的困惑而来,却在红军中亲眼见证了奇迹。长征中的红军挣脱了压迫剥削的枷锁,于是他的笔下出现了这样的文字: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们的抗日政策。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他还试着在书中解释这种神奇力量的来源: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他为破解长征之谜来到中国,离开前却只剩震撼与感动

遵义会议召开时的会议室内景。

在遵义,女红军李伯钊指导当地青年知识分子组织“红军之友社”排演戏剧,并成立了工农剧社进行宣传演出。当年参加过工农剧社的李小侠老人,回忆着当年的情景说:“一次,李伯钊大姐带我们去土城做扩红宣传。在街头搭了个土戏台,先由歌咏队用歌声召唤群众,再宣讲红军不拉夫,不派款,北上抗日的主张。当时登记参加红军的就有80多人。”

前一刻还在绝望中挣扎麻木,后一刻就能拿起钢枪追寻梦想,长征中的红军就是有这样的感召力!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明确的目标,才能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感染和鼓舞群众!

红军有信仰、愿意为理想献身,长征途中一切的宣传都体现了这种核心精神。参加红军队伍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在这场没有时限的远征中走多远,甚至不知道这支队伍能否在残酷的考验中撑到最后,但是有一点明确无误,只有这支队伍,能引领中国走向美好的明天。

黑暗中的人,绝不会因为害怕脚下的荆棘而放弃追逐远方的光明。

三、一支急着封官称王的队伍,永远也无法与救亡图存的军队相提并论

随着史料不断地被发掘,关于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争议也甚嚣尘上。我们总能在网络上见到这样的人,他们列举红军出征之初的装备状况,从各种电视剧、史料中找证据,强调衣衫褴褛的红军会师时的窘迫,并自豪地得出结论:这样的队伍,只能是在逃跑,不可能有其他作为。

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伟大壮举的表现形式,未必是光鲜亮丽,破烂的衣衫、落后的装备,亦掩盖不住熠熠生辉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将太多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红军抢渡大渡河期间,蒋介石兴奋地向部队发出电报称,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绝、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覆辙,希各军师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蒋介石的思想,正是进入了上面提到的误区。问题从来就不是红军为什么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而是石达开的军队为什么不具备红军的意志。

他为破解长征之谜来到中国,离开前却只剩震撼与感动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投稿专用邮箱:arcstar@163.com   技术支持:搜虎网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联系QQ:1225118
大中华新闻 东方新闻 乐可可网 搜虎资讯 中华视窗 关中网 陕西新闻 镇安门户网 乳品网 医疗资讯 快消品 陕西旅游 快速消费品 游戏资讯 乳制品 快消品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