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注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王昭君  凤凰公益  请输入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军事要闻 >

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来源:中国军网    更新时间:2016-10-11 23:09

一座贫困县群众自发捐资修建的纪念馆藏着红军的“秘密”

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李嘉鑫

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假期有同学去贵州山区看望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在给孩子们分发带去的文具时,一位同学问道:“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红军?我小名叫红军。” “红军是穿红色衣服的军人。” “红军就是解放军。” “红军是好人!”

“红军”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八十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们中间,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纪念版式。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甘肃白银。但在我的故乡有一个小县城见证了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它就是会宁县。

暑假回家,带着一份崇敬寻访长征路,拜谒烈士墓。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背影,似乎并没有走远。80年前,他们倒下的地方,如今已变成沃野良田,但那一座座掩映在绿荫丛中的红军烈士陵园,却仿佛还飘散着挥之不去的硝烟。岁月侵蚀了他们的尸骨,时间模糊了他们的姓名,而历史,却清晰地记载着这个伟大群体的英名——红军。

在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会宁县,有两座红军烈士陵园。

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时的城门。资料图

“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行走在长征路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歌》,不时在我心中回响。

漫漫长征路,既是一条扭转乾坤的胜利之路,也是一条慷慨悲歌的牺牲之路。有人把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殊不知,在这条“红飘带”飘过的地方,最震撼人心的,就是那一座座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内的布局大致相同:一座主碑,几堆坟茔;碑文寥寥数语,记载着悲壮的战斗;苍松翠柏环抱,营造出肃穆的氛围。然而,主碑上没有人名,陵园里也没有烈士名录,管理人员往往只能告诉你这里安葬着几十或几百名红军烈士,却没人能说出他们的姓名。

1936年10月22日,担任红四方面军后卫任务的红五方面军,为掩护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会宁以南30公里的大墩梁地区与尾随北犯的敌37军展开激战,副军长罗南辉身负重伤,坐着担架仍指挥战斗。第二天,敌人见步兵正面进攻难以奏效,便调来7架飞机轮番轰炸,罗南辉及800多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

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罗南辉。资料图

据史料记载,会宁会师期间,红军总共打了6仗,牺牲1800余人。而在大墩梁和慢牛坡两座红军烈士陵园里,我们只看到了罗南辉和柴洪宇两位烈士的墓碑。在直罗镇和山城堡的烈士陵园里,我们只了解到红四团代理政委黄苏的事迹。同样,西路军在祁连山下的倪家营、梨园口与敌激战47天,歼敌万余,红军牺牲3000多人,大多没有留下姓名。

难道真是“英魂聚汇地,不留个人名”?其实,谁也不愿意淡忘烈士的英名。然而,那个时候条件太艰苦,战斗太频繁,牺牲太平常;资料一批批失散,战友一个个离去,往事一件件尘封……最终,无情的岁月湮灭了无数生动的细节,只给世人留下一个大致的轮廓。

今天,面对一座座无名烈士墓碑,人们常常思绪万千,血涌心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中国的历史是无名烈士创造的,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尽管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但是他们的业绩流芳百世。

在会师纪念馆听到这样一个故事:30年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时,会宁人民曾托人请邓小平同志题写纪念塔塔名,邓小平写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当工作人员提醒他署名落款时,邓小平说,红军长征途中牺牲了那么多同志,他们都没有留下名字,我为什么一定要署名呢?

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会宁会师塔。张博 摄

时至今日,镌刻在“会师纪念塔”上的邓小平题写的塔名,仍然没有署邓小平的赫赫大名。

作为个体,红军烈士大多没有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传世的墓碑上,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却把红军的英名深深地刻进人民群众的心中。

红军爱人民,人民爱红军。在会宁县的河畔镇,我还看到一座像风景名胜一样漂亮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红园”。园内,不仅有“将帅碑林”,而且矗立着一座高大挺拔的“群英塔”。清风徐过,悬挂在纪念塔上的几十个风铃,不时发出轻柔悦耳的“叮咚”声,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红军流血牺牲的地方,咱们子子孙孙谁也不要忘记红军的英名和业绩。

更让人感动的是,“红园”是河畔镇群众自发捐资修建的。会宁县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当地干旱少雨,群众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还是集资26万元,加上当地一位民营企业家拿出的116万元,在村头最显眼的地方,建起了这座比祖祖辈辈供奉的庙宇还要漂亮的“红园”。

无需赘言,红军的精神,长征的精神,已经成为改造这片贫瘠土地的宝贵财富,成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恒久力量。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年古训,也是万世真理。

从去年开始,长征路便热闹起来。一批批新闻记者,一个个文艺团体,一拨拨各路游客,纷纷踏上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尽管长征路早已今非昔比,尽管现代人有了代步工具,然而不管是谁,一趟走下来,都会把万千感慨浓缩成一句感叹:红军真不容易!于是,人们把赞颂人类精神的最美好的词汇,毫不吝惜地献给了红军: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可贵的团结,勇猛的作风,严明的纪律,等等,等等。而支撑这一切的源动力,其实只有两个字:为民。

孩子,你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吗?

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的《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资料图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对待人民问题上泾渭分明的宗旨,注定双方的较量从一开始就不会有真正的悬念——尽管这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战争,尽管红军几度被逼入绝境,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弱小的红军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投稿专用邮箱:arcstar@163.com   技术支持:搜虎网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联系QQ:1225118
大中华新闻 东方新闻 乐可可网 搜虎资讯 中华视窗 关中网 陕西新闻 镇安门户网 乳品网 医疗资讯 快消品 陕西旅游 快速消费品 游戏资讯 乳制品 快消品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