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注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王昭君  凤凰公益  请输入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军事要闻 >

长征中红军如何解决“医”的问题

   来源:中国军网    更新时间:2016-10-11 22:57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南方各主力红军先后实行战略转移,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长征中,红军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冲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翻雪山、过草地,取得了最后胜利。红军中的医护人员以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极端简陋、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保证红军指战员的身体健康。

一、万里征途中灵活调整医疗组织

长征开始前,为了建立战略转移体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各直属机关,分编成两个野战纵队。第1野战纵队2梯队,代号称“瑞金”司令部,贺诚任司令员,直接领导总卫生部机关、医院、卫生教导队(卫生学校)、药材厂、担架运输队等卫生医疗机构。总卫生部下设政治部、医政局、保健局、药材局和总务处,部、局、处下设科,但总人数较少,加上警卫排还不足100人。总卫生部医院下辖3个干休所,担负中央军委纵队机关和中革军委领导干部的收治任务。

(一)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卫生组织

长征期间,1、3、5、8、9军团的各级卫生组织都很健全。军团设卫生部及军团医院,各军团医院下辖2至3个所,负责收治携带各军团能随军行动的干部和战士伤病员。师有卫生部,团有卫生队,营有卫生所,连有卫生员,根据情况组建临时救护所,这些卫生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部队的战场抢救、医疗救护与防疫工作。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部队减员较多,8、9军团所辖医院即缩编为师医院。1934年底,中央红军到达贵州黎平后进行整编,又缩编了军团医院,总卫生部的局处缩编为科,所属医院也大为缩小,卫生教导队解散,多数卫生干部离开医院直接充实一线部队。遵义会议后,在土城再次缩编,总卫生部的3个直属干休所改编为两个干休连,1连负责收治党中央、中革军委一些领导干部和妇女同志,2连收治一般休养干部。前后方医院整编中精简下来的卫生人员,都充实到团和连,团卫生队力量得到加强,连卫生员的减员也得到补充,使医疗工作更适于战时野外环境,在长征过程中,对伤病员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红二、四方面军的卫生组织

红4方面军在离开川陕根据地前,主要的卫生医疗机构是红军医院和工农药铺,医院兼有卫生行政领导和收容治疗两种职能。长征开始后,红军医院随军行动。红军医院包括总医院和几个分医院,总医院分政治部、总务处、医务部,医务部下设西医部、中医部和卫生学校等。在红2方面军中,红2、6军团于1934年10月会师后,成立了总指挥部卫生部,下辖红2军团卫生部、红6军团卫生部,形成了以后方医院——野战医院(师)——绷带所(团)——火线抢救小组(连)为主的卫生医疗系统。

1935年6月,红1、4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不久,党中央决定部队分为左右两路。总卫生部被编入左路军,即与红4方面军总医院合并,并兼红4方面军卫生部,充实了红4方面军的卫生医疗系统的业务力量。在行军中,红4方面军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对卫生医疗机构作出调整,减少分院数目,从各医院中抽调骨干充实前方部队,保证了一线部队的救治能力。1936年7月,红2、4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总卫生部与红4方面军卫生部分离,并将红4方面军医院调整合并,抽出1个建制医院给红2方面军,作为红2方面军总医院,其余医院合并编成1个野战医院。整编完毕后,红2、4方面军分头北上,当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一带与红1方面军胜利会师。

二、频繁转战中加强伤病员医疗救护

红军长征中的医疗救护工作,是在长途跋涉、艰苦行军,前有堵敌、后有追兵,连续作战、没有后方,以及医疗器材和物资极端匮乏条件下进行的。各级医护人员想法设法克服困难,尽量减轻伤病员的痛苦,完成了战场救护和伤病员的治疗任务,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画面。

(一)突围中悉心处置伤病员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后,比较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虽然没有大的战斗,但也有不少伤病员。为了减轻部队的负担,中革军委命令留在赣南军区的医院负责接收后送的伤病员。10月25日后送道路被敌人切断后,采取了分类救治:一是由军团医院收容一些重伤员干部,并负责转移途中的治疗;二是能走的轻伤病员随军行动;三是短期不能治疗的重伤病员战士,由各军团送至粤赣边油山游击区,由当地党政机关安置,发给每人8元大洋安置费。后来,在粤湘边山区行军时,又同围追堵截的敌人交战,增加不少伤病员,为方便行军,只能将重伤病员寄留在沿途比较可靠的群众家中,发给安置费和留下必要的药品;轻伤病员则边行军边治疗。

在通过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封锁线时,各军团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五昼夜,付出巨大代价才完成渡江任务。卫生人员大量减员,但为了尽量多地救治伤病员,各级卫生部门超额收容,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突击治疗,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担架抬着行军的伤病员,每到宿营地,不论白天黑夜,卫生人员都要先为他们安排食宿,抓紧治疗,很少有躺下休息的时间,大多数人半个多月背包从未离开过肩,实在困乏也只是坐着打个盹。1935年1月7日攻克遵义后休整了10余天,各级医院利用短期休息时间又进行了全力突击治疗;将行军途中来不及做手术的,都做了手术,使80%以上的伤病员治愈归队。1935年2月再克遵义后,为抢救娄山关和遵义战斗中的重伤员,总卫生部指示医院抓紧战斗间隙,展开手术工作,挽救了很多指战员的生命。

转战黔滇康川时,为了在行军中及时治疗伤病员,医院医护人员分成消毒、换药、护理3个小组,每次出发前就做好一切治疗处置;并派出打前站的人,先到预定大休息地点或宿营地,烧好开水,做好稀饭,使伤病员一到就能喝上水、吃上饭;到达宿营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门板、搭铺,给伤病员安排住处,随后换药、洗脸、洗脚、开饭,医护人员在忙完一切后才料理自己的食宿。天天如此,任劳任怨,忘我工作。1935年11月,在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带领下,红4方面军发动百丈战役,与川军苦战18昼夜,伤亡万余人。当时总卫生部所属医院均在远离部队的夹金山以西一带,给伤病员的后送和收治带来极大困难,但经过医护人员和担架团的艰苦努力,以及各医院的全力治疗,大部分伤员治愈归队,恢复了部队战斗力。长征中,医护人员全力细心的救治,拯救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保证了红军的战斗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就地取材自制药品器材

药品器材是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必需的物质保证。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前,总卫生部虽然给各级卫生机关发放了两三个月的药材,但长征时间很长,携带的药材远远不够。药材的补充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靠每到达一个城镇后就地征购,二是沿途没收帝国主义分子和土豪劣绅经营的医疗器材,三是从敌人手中缴获。但从这三个方面得到的药材毕竟有限,为克服严重短缺问题,医护人员千方百计想办法,依靠就地取材自制来解决。仅有的一些纱布、药棉、绷带等都是用过洗净后煮沸消毒再用。用食盐水洗涤伤口,用红汞碘磺纱布换药。缺少纱布和药棉,就用土棉布加碱放在锅里反复煮软,加漂白粉漂洗干净,再用食盐水消毒,以代替纱布;把一般棉花弹散,撕成块状,用冷水浸成薄片之后用碱水煮,脱去油脂,再用漂白粉漂洗干净,加工成“药棉”。如果没有棉布和棉花,医护人员就撕自己的被子、被絮,经过消毒制成敷料。没有凡士林,就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配制软膏。没有夹板固定伤员的骨折,就临时砍取树木、竹片代替。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投稿专用邮箱:arcstar@163.com   技术支持:搜虎网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联系QQ:1225118
大中华新闻 东方新闻 乐可可网 搜虎资讯 中华视窗 关中网 陕西新闻 镇安门户网 乳品网 医疗资讯 快消品 陕西旅游 快速消费品 游戏资讯 乳制品 快消品招商